
个人简介:
王和洲,硕士,教授。原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研究员、原河南商丘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国家科技项目与科技成果评审专家、中国生态学学会长期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工程学会高级会员、河南省优秀专家。
承担完成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863”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课题(任务)20余项。以第一主持人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部(省)级项目3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被SCI、EI收录10余篇、编写著作2部、授权发明专利2项、获得国家、省(部)科技成果奖8项。
研究方向:农业生态与农业信息技术
主讲课程:专利信息检索与应用等
工作经历:
1983年7月-1988年1月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专业技术岗,研究实习员
1988年1月-1996年3月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专业技术岗,副站长/助理研究员
1996年3月-2005年1月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专业技术岗,站长/副研究员
2005年1月-2022年3月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专业技术岗,研究员/站长
2024年8月-至今 青岛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物联网工程教研室,银铃教师
主要研究项目:
[1]“十一五”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专题“主要作物节水生产区划与干旱预警及应变防控技术”,专题主持人;
[2]“十二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子课题“水分农艺调控、集成和河南示范”,主持人:
[3] GEF基金-“河南省粮食核心区适应气候变化水资源持续利用措施研究”,课题主持人;
[4]“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计划子课题“砂姜黑土区增碳调氮活磷综合技术模式研发与应用”,主持人;
代表性著作:
[1]河南商丘引黄补源区地下水位时空变异研究,2014年,通讯作者,灌溉排水学报;
[2]中国生态系统定位观测与研究数据集(农田生态系统卷):河南商丘站2013年,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3]挖土受损农田对冬小麦植株性状及生理参数的影响,2009年,通讯作者,灌溉排水学报;
[4]贾大林论文选,2005年,副主编,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5]不同播期冬小麦株型构建及其生育特征,2012年,通讯作者,应用生态学报。
专利:
用于有底测坑土壤排水的控制系统,发明专利(专利号)L20111 0223473.3,第2位。
荣誉:
[1]国家级荣誉:2004年“黄淮海平原持续高效农业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 省级荣誉:2003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11月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97年获得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1年获得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2006年 “河南省优秀专家”;2008年科技部“全国野外科技工作先进个人”;2021年 “河南省高层次(C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