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系列报道|青春挺膺担当,助力基层服务(一)

发布者:党委办公室 发布日期:2025-08-21 浏览次数: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号召,在“行走的思政课”中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充分发挥外语专业优势服务基层教育,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2025年8月11至13日,我院“邻水筑梦”实践团来到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深入当地小学、初中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通过实地调研、课程交流与志愿服务,了解基层教育现状与未成年人成长需求,探索外语教育赋能乡村发展的实践路径。

实践团一行首先来到邻水县一所乡镇小学和初级中学,通过与校方座谈、课堂观摩及访谈,详细了解当地英语教学资源配置、师资力量及学生学习需求。针对基层学校外语教学基础薄弱、互动形式单一等问题,团队成员发挥专业特长,在当地中小学开设趣味课堂,涵盖艺术启蒙、课业辅导、升学规划等内容,用生动易懂的方式帮助乡村孩子拓宽视野、解答学业困惑;同时通过“一对一”交流,倾听孩子们的心声,鼓励他们树立成长目标。

在邻水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实践团重点围绕“语言沟通能力与未成年人心理关怀”展开调研,参与工作站组织的关爱活动,观察儿童的语言表达与社会交往特点。团队成员结合外语学科的人文属性,鼓励孩子们通过简单英语描述家庭、校园生活,既锻炼语言能力,也疏导心理压力。工作站负责人对实践团将专业教育与社会服务结合的模式给予高度评价,双方就建立长期语言支教合作机制达成初步意向。

志愿者抵达邻水县

邻水县当地学校

志愿者参观当地学校

志愿者与孩子们阅读书籍

此次“三下乡”活动不仅为实践团成员提供了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社会服务的宝贵机会,更让外语学子深刻认识到基层教育与未成年人成长中的实际需求。通过实地走访,团队成员进一步明确了外语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作用——既能为乡村孩子打开看世界的窗口,也能通过语言桥梁传递人文关怀。对学生而言,是未来前行的“精神养分”;对乡村而言,是持续温暖的“情感纽带”;对外语学院而言,是深化育人的“宝贵经验”。未来,学院将持续推动此类实践常态化,引导更多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成长为有家国情怀、有国际视野的新时代外语人才。愿这份青春与乡土的约定继续延续,让知识之花在基层绽放,让青年力量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通讯员:外语学院 孙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