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女,甘肃金昌人,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大学理学博士,青岛工学院副教授,现任环境微生物研发团队负责人。
研究方向:
专长于功能基因的筛选、生物催化转化、蛋白质工程等各个相关领域。尤其是在氧化还原酶的挖掘及改造研究方面有较强的工作积累,已有多个项目成功完成的案例,可以很好地协调运作,保障项目的顺利。科学研究长期聚焦于高效功能酶筛选、表达改造及多酶生物催化体系构建,表达体系构建与优化、蛋白质分离的纯化技术,蛋白质分子对接/定向进化/半理性设计,基因突变文库及高通量筛选方法构建等;发展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检测分析及免疫学相关技术与原理,如ELISA/Western Blot等。博士期间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型 R-选择性苯乙烯单加氧酶的数据挖掘、合成应用及分子机理(22071237),开展苯乙烯环氧化酶(SMO)在手性环氧化物合成中的应用研究,通过基因组数据挖掘寻找 R-SMO 新酶,并运用基于序列比对的半理性设计的方法改造已有的 R-SMO,不仅获得了对映选 择性增强的突变子,也获得了对映选择性反转的突变子,并对其结构功能关系 进行了分析(Molecular Catalysis. 2023, 531, 112680),同时与成都生物研究所及其他所外单位的专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多名课题组成员学习了相关技术。
工作经历:
广州市香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担任研究助理(2015.7-2017.3):主要承担肿瘤治疗药物研发中的分子克隆、蛋白表达纯化以及蛋白药物的蛋白分子互作(Biacore T200)及稳定性(DSC)研究;
北京诺禾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担任西南区技术支持(2017.5-2019.7):主要承担利用二代和三代测序技术的宣传和讲解,并独立撰写项目方案,解决客户咨询问题。
青岛工学院专任教师(2023.8-至今),专业负责人,负责生物化学、食品营养学。
主要研究参与项目:
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细菌漆酶数据库挖掘及基于序列导向的 细菌漆酶改造方法的探究”(ZR2024QC234);作为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2071237)的主要负责人,负责课题研究的相关文献调研,独立承担了数据库挖掘、突变位点筛选及构建、底物探究等,并完成了多策略多轮的筛选,首次获得控制(R)-SMO苯乙烯单加氧酶立体选择性的关键氨基酸,并初步探究(R)-SMO的作用机制;参与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S2012040006279),主要负责海洋产琼胶酶微生物资源的挖掘、克隆及鉴定,重点研究具有特殊活性的新型酶基因,并通过蛋白工程改造新酶获得优异性能的突变子,并初步阐述其作用机制;作为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41476150)的主要执行人,负责海洋细菌ZC1中组成型和诱导型琼胶酶及其细胞定位和表达时序,并结合该菌株中各琼胶酶的酶学性质、酶解产物和酶动力学等,研究琼胶酶的琼胶降解中的作用,进一步阐述菌株ZC1中的琼胶降解系统;参与海口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2009030)中菌种分离筛选的部分。
主要科研/教学成果:
1、Yan Liu,Qiang Chen,Bo-Feng Zhu,Xiao-Qiong Pei,Yan Liu, Zhong-Liu Wu*. Sequence-guided stereo-enhancing and -inverting of (R)-styrene monooxygenases for highly enantioselective epoxidation [J]. Molecular Catalysis,531(112680).
2、Bokun Lin, Yan Liu. Guoyong Lu, Min Zhao, Zhong Hu*. An agarase of glycoside hydrolase family 16 from marine bacterium Aquimarina agarilytica ZC1 [J], FEMS Microbiology Letters, 2017, 364(4).
3、Xuefeng Han, Bokun Lin, Ganji Ru, Zhibiao Zhang, Yan Liu, Zhong Hu. Gene 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n α-Amylase from Alteromonas macleodii B7 for Enteromorpha Polysaccharide Degradation[J].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2014, 24(2): 254-263.
4、一株脱氮硫杆菌的筛选及其脱氮除硫性能分析;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3,32(4): 449-452.
5、青岛工学院指向核心素养的项目化教学展示比赛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