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教师金英爱两项研究成果荣获山东省心理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发布者:党委办公室 发布日期:2025-09-22 浏览次数:

2025年9月20日—21日,山东心理学会2025年度学术会议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召开。本次会议以“人工智能赋能心理学:理论发展与实践探索”为主题,汇聚全省心理学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共话学科前沿与实践创新。会上传来喜讯,青岛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工作专业金英爱副教授负责完成的两项专题研究成果——《公平与卓越:服务学习实践共同体导向的司法社会工作人才培育路径研究》与《服务学习,伴行促改:高校大学生与罪错未成年人双重成效的案例研究》,经专家组多轮评审,双双荣获第二十届山东省心理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司法社会工作领域的专业研究实力与实践创新水平。

  

作为青岛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工作专业负责人,金英爱副教授长期深耕司法社会工作实践与人才培养领域,始终坚持“理论扎根实践、研究服务社会”的理念,此次获奖成果均聚焦于司法社会工作前沿领域,深入探索“服务学习”模式在涉罪未成年人帮教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创新应用。

《公平与卓越:服务学习实践共同体导向的司法社会工作人才培育路径研究》一文,基于“罪错未成年人社工大学生同伴教育”实践项目,引入STEAM教育模型的跨学科理念,创新性地构建出一套以“服务感知(S)、队伍重塑(T)、教育支持(E)、帮教评估(A)、服务时程(M)”为核心条件的司法社工培育路径模型,为司法社会工作人才培育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理论框架与实践模式;而《服务学习,伴行促改:高校大学生与罪错未成年人双重成效的案例研究》则通过一例附条件不起诉未成年人长达六个月的帮教案例,生动呈现了如何借助“三段式”计划与“六位一体”介入路径,同步实现罪错少年行为矫正与大学生志愿者专业成长的双重成效。该研究凸显了在检察机关、高校、社工机构多方协同下,通过系统性、全流程的专业介入,实现“用生命影响生命、以实践反哺教学”的良性循环。

此次两项成果同时获奖,既是山东心理学会对青岛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司法社会工作研究水平的高度认可,也是学院“以研促教、以践育人”学科建设理念的生动体现。未来,青岛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此次获奖为契机,持续深化社会工作专业与应用心理学、法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进一步加强与实务机构的协同合作,推动更多高质量研究成果转化为服务社会、培育人才的实践力量。

(通讯员: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