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产教融合创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3月27日上午,青岛工学院副校长李占军率教务处处长郭玉芝、外语学院院长于慧丽及骨干教师团队赴上合示范区开展专题调研。胶州市商务局电商科科长刘加文、丝路电商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张全文等陪同考察,校企政三方就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达成系列合作共识。

在实地考察环节,调研组深入走访了丝路电商综合服务中心的数字化展示平台、智能物流仓储系统及跨境企业孵化基地,系统了解示范区在构建“买全球、卖全球”贸易生态圈方面的创新实践。张全文副主任介绍,作为国家级对外开放平台,该中心已形成“跨境电商+中欧班列+海外仓”的立体化服务体系,亟需具有国际视野、数字素养和实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支撑。“我们期待与青岛工学院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打造'岗课赛证'融通的定制化培养体系。”张全文在座谈中表示。
李占军副校长重点阐释了学校“双循环双递进双卓越”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内涵。“通过‘校政企循环’对接产业需求,‘校内校外循环’强化实践能力,构建从认知到实战的递进式培养路径,最终实现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双卓越。”他指出,此次合作将重点推进三项举措:共建“跨境电商微专业”实现课程体系与行业标准对接,打造“教学工场”实现校园到产业园的无缝衔接,实施“双导师制”由企业专家与专业教师联合指导毕业设计。
胶州市商务局电商科科长刘加文现场解读了《青岛市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相关政策,承诺为校企合作提供“三个优先”支持:优先推荐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优先匹配跨境电商专项扶持资金,优先保障学生实习就业岗位。据悉,校企双方已达成“订单式培养”初步意向,计划联合开设“丝路电商英才班”,首期培养规模50人。
座谈会上,深圳亿境商科技有限公司经理朱波特别点赞外语学院毕业生:“既有扎实的英语和跨境电商运营能力,又熟悉RCEP贸易规则,这正是企业急需的'外语+商务+数字'三维人才。”基于此,校企将共建“跨境电商产业学院”,开发“3.5+0.5”定向培养项目,学生在校完成3年半学习后进入企业真实项目组,由企业导师带领参与选品、运营、跨境直播等全流程实战。
合作将形成“五维联动”机制:联合开发跨境电商实务教材,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共建海外数字营销实训平台,设立创新创业孵化基金,建立人才质量跟踪评价体系。外语学院院长于慧丽透露,学院正推进“外语+跨境电商”专业改造,计划引入阿里巴巴国际站、亚马逊、亿贝管理(上海)等平台实战课程,实现“毕业即上岗,上岗即上手”的培养目标。
未来校企政三方将联合共建跨境电商智慧学习工场,每年培养输送300名高素质外贸人才,助力胶州打造东北亚跨境电商枢纽城市,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新动能。
(通讯员:外语学院 孙玮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