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5日,为全面提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推动智能化教学手段与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信息工程学院于近日组织开展了以“计算机科学大类教师教学工坊”为主题的新教师查课交流活动。房正华副院长及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教师组成专家组,深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软件工程等相关专业课堂,对新入职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与指导,开展了现场听课、评课与教学帮扶。
此次活动以“以老带新、以评促教、以教促研”为核心理念,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活动聚焦“智慧课堂”建设,针对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开展了专题探讨。在智慧教学手段应用方面,专家组重点围绕“智慧树”AI平台的教学功能进行了专题讲解与实操帮扶。通过现场演示和经验分享,房正华副院长手把手教授新教师如何利用平台构建智慧课堂、生成个性化互动内容、实施数据驱动的教学分析等功能模块,帮助新教师建立教学数据意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参与度。在强调技术应用的同时,专家也特别指出,教师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AI工具作为教学助力而非替代,保持教学主导地位,合理借力AI技术进行课前备课、课中互动与课后复盘,切实提升课堂参与度与教学实效。通过融合传统教学方法与智能技术,打造有温度、有深度的课堂。

“智慧树”AI平台功能专题讲解与实操
此外,本次活动通过以往现场听课情况、课后反馈、现场课程回放等方式,针对新教师在课堂组织、教学节奏、师生互动、学生课堂接受度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点评。活动前,专家组深入教学一线听课,全面了解新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组织与教学风格,并在课后与授课教师展开交流。专家组在充分肯定新教师教学亮点的同时,针对课堂互动偏少、学生参与度不高、知识讲解节奏较快等问题,提出了多项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例如:通过设计启发式提问激活学生思维、合理安排知识模块提升教学节奏感、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以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等。同时,房正华副院长鼓励教师们关注学生课堂接受反馈,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将课堂时间进行“切片”,加强课堂教学设计,增强教学适应性,并建议教师通过设计思辨性提问、引入情境案例等策略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学的参与性与实效性,帮助新教师明确教学优化路径,稳步提升教学质量。

授课情况现场评价与指导
此次“教学工坊”活动不仅为新教师提供了实践导向的教学指导,也为青年教师提供了与经验教师深度交流、学习的机会,切实增强了教师队伍的凝聚力与专业成长路径。信息工程学院将持续打造“老带新、共成长”的教学文化氛围,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推动课程建设与数字化教学改革不断迈向新台阶,夯实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础。
(通讯员:信息工程学院 刘师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