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AI挑战,坚守育人初心:我校举办“AI+教学”专题培训

发布者:党委办公室 发布日期:2025-11-20 浏览次数:

为主动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对高等教育带来的深刻变革,探索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通识教育学院于11月19日在4315成功举办了“AI+教学的应用与反思”专题培训。本次培训特邀中国海洋大学教学支持中心主任、在教育技术领域享有盛誉的姜永玲教授担任主讲,通识教育学院任建红副院长出席并主持会议,学院教师代表参加了本次培训会。

姜教授首先回顾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她从早期的ENIAC、深蓝,到近年来的AlphaGo、GPT-3,系统梳理了AI从专用任务处理向通用语言理解与生成的演进。她指出,大语言模型凭借其庞大的参数规模与海量语料库,正在重塑人类与机器的交互方式,也为教育内容生成与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技术基础。

在谈及AI对高等教育的冲击时,姜教授指出,传统知识传递模式正被颠覆,教师角色从“知识权威”转向“能力导师”,学术评估体系面临失效风险,人才培养目标也出现错位。她特别强调,软件、英语等专业在AI工具的渗透下面临就业结构变革与能力培养重构的双重压力,呼吁教育者重视学生基础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同步提升。

姜教授系统介绍了AI在教育中助教、助学、助育、助研的四大应用场景:在助教方面,AI可辅助完成课件制作、教学设计、作业批改、学情分析等任务,极大提升教学效率;在助学方面,AI可以通过智能答疑、AI学伴、自适应学习路径等方式,实现个性化学习支持;在助育方面,AI在心理支持与成长陪伴方面发挥辅助作用,但也需警惕其无法替代专业咨询的局限;在助研方面,从选题、文献综述到数据分析和论文撰写,AI正成为教师科研过程中的高效伙伴。此外,姜教授还现场演示了如何通过提示词工程和智慧树平台,引导AI生成教学设计、课件、图像、视频等教学资源,展现了AI在教学准备与实施中的强大潜力。

在培训最后,姜教授引导教师们对AI时代的教育本质进行深度反思。她强调AI虽能完成70%的基础工作,但剩余30%的创造性、批判性思维与情感互动,仍是教师不可替代的核心价值。她呼吁教师们主动拥抱技术,成为学习生态的设计师与学生心智的教练,并重构评估体系,培养学生成为复杂问题的解决者,而非知识的搬运工。

本次培训内容翔实、案例生动,不仅拓宽了教师们对AI教育的认知边界,也为学院推进“AI+课程”建设、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提供了实践路径与思想动力。我校将继续深化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助力构建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新范式。

(通讯员:通识教育学院 江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