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教师教学创新能力和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育人质量,青岛工学院于1月14日至1月16日组织开展了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末全体教职工培训工作。基础教育学院在分会场2404A顺利举行,学院院长姜翠萍、副院长任建红以及全体教师参加了此次培训。
此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共分为四场。1月14日上午,青岛黄海学院副校长梁忠环受邀做第一场培训报告。梁校长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迎评要点”为题,指出审核评估是学校发展的契机、提升的机遇,强调要牢牢抓住迎评促建过程,全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在迎评的准备工作中,要特别注重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全方位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梁校长提出了“抓关键部门,抓关键任务”“再排查,下任务,再补短,再强化”的迎评办法,力争在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检查评估中展现学校积极昂扬的精神面貌,为学校发展赢得良好机遇。
14日下午,任传波副校长以“如何做好专业建设”为中心作报告。报告紧扣高校发展的核心要素,深入探讨了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与社会服务三者的关系与协同,为专业建设指明了方向。任校长详细阐述了专业建设的核心要素内涵,强调了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性,并指出课程体系的构成应涵盖专业课程与通识课程等多个方面,以构建全面、均衡的课程体系。同时,课程平台建设、课程思政融入、实习与就业的产教融合模式,以及学生发展、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都是专业建设的关键环节。
16日上午8点,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谢亚楠老师为大家分享了一场名为“AI助力教学研点点通”的精彩报告。当今社会数字化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着教学研活动的方方面面。谢老师主要讲授了人工智能在教学研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指出AI的强大力量正在为教学、教研等多方面注入新的活力。她以论文撰写、日常教学等工作为例,为大家推荐了多种实用的AI软件,如秘塔AI、夸克等,并现场演示了这些软件在论文综述、文献检索、课件制作方面的实际应用。
16日上午11点,北京师范大学董艳教授则做了关于项目化教学实践的经验分享。董教授指出,现代化教学应当遵循“从学到做”的转变,积极推动大学教学方式的变革,以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她围绕着项目化教学的定义、本质、注意事项和实际应用展开,结合时代特点分享了关于AI赋能项目化教学和项目化教学的案例。报告明确了项目化教学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指出项目化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学习效率,保证学生能动性地参与教学活动,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老师们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培训期间,老师们全神贯注地聆听专家们的精彩讲解,并认真做好笔记,积极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现场学习氛围浓厚。
此次培训涵盖了审核评估迎评要点、专业建设、项目化教学实践、AI助力教学等多个方面,给老师们带来了良多启发和收获,为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和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新动力。基础教育学院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推动教师教学创新能力和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进一步提高育人质量,为学校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通讯员:基础教育学院 曹芳芳 江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