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草木含章。11月7日,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于教职工之家举办“秋韵雅植·中式盆花”主题沙龙,本次沙龙由青岛凤栖梧桐主理人苏栖主讲,以秋季特色花材为媒介,带领师生沉浸式体验中式盆花的造型美学与文化意蕴。
本次沙龙紧扣“秋季主题”,精选绣球花、龟背竹、天堂鸟、牡丹菊等当季花材,辅以芦苇草、红色小浆果、蒲苇穗等配叶,既呼应秋日层林尽染的自然气息,又暗合中式花艺“师法自然”的创作理念。活动伊始,苏老师以“一盆一景见乾坤”为引,结合案头陈列的成品盆花解析:“中式盆花讲究‘虚实相生’——主花如牡丹菊端庄典雅,配叶似龟背竹舒展大气,再以芦苇草‘挑高’空间,方能呈现层次分明、意境悠远的秋景。”现场展陈的黑色陶盆中,几株黄紫渐变的菊花傲立中央,旁缀红果、银苇,正是“秋意浓”的生动注脚。

图为苏老师为学生讲解配叶的编织方法
沙龙核心环节为“盆花创作实践”。“看似随意的枝叶摆放,实则暗藏‘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章法。”苏老师穿梭于桌间,轻扶学员手腕调整花茎角度:“牡丹菊作为主花需稍向后倾,留出视觉呼吸感;龟背竹叶斜插能打破对称,增添灵动感。”在苏老师的点拨下,一件件作品渐次成型:有的以牡丹菊为中心,配龟背竹叶层叠环绕,如秋日层林;有的用天堂鸟羽叶“划”出弧线,缀以红果芦苇,似山涧流霞。

图为学生在调整配叶的角度
活动尾声,参与活动的教师表示:“中式盆花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对‘天人合一’美学观的实践。本次沙龙选择秋季主题,既是应时应景,也希望师生通过草木感知季节流转,将传统意境融入当代设计语言。” 从观察花材特性到构思空间布局,从修剪枝叶到完成创作,这场持续三小时的沙龙,不仅让参与者掌握了盆花造型技巧,更在一草一木的对话中,触摸到了中式美学的温度。

图为学生正在将绣球花插入盆中
未来,设计艺术学院将举办更为丰富的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同时,通过课堂延伸、实践深化、主题创作等多元形式,引导青年学子在感知传统技艺中激发创新灵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校园中焕发新活力。
(通讯员: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 尤铎)